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我們給自己什麼機會?

我們不但沒有真正做到吸引人才,連培養人才也沒有。

那就更不用說一大堆輸出人才到大陸去的!

或是動不動跑大陸的FAE 啊...總覺得自己搞的東西不得了,好像大陸廠商不用不行似的?

結果:東西越做越低階...自己的層次也越來越低。

到最後也是人家跟您說:做什麼?!您就做什麼?!叫您改什麼?您就改什麼?

----- 我講的一大堆我所認知的台灣IC 原廠公司啊!

由此可知,其他產業的應該的也不會差到哪裡吧!

--------------

四小龍賽跑…失落的十年 台灣落單

台灣的經濟奇蹟,曾經是許多開發中國家效法的對象;在二○○○年以前,台灣也一直是與香港、新加坡、韓國並肩而行的亞洲四小龍;如今,香港、新加坡已是東亞金融、物流雙霸天,互爭全球競爭力第一強,韓國更晉升為世界第七個人均所得二萬美元、總人口五千萬的「二○─五○俱樂部」成員,台灣呢?

經濟發展十年,不進則退,我消彼長,同行的「三小龍」快速前進,在國際的經貿舞台上,台灣卻是愈走愈孤單。台灣落單了!

WTO停擺 FTA代之

「二○○二年是台灣經貿發展的希望之年,」經濟部官員回憶,那一年,台灣花了好大力氣,以降低關稅、取消汽車配額、開放服務業市場等作為,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原以為可以就此搭上全球自由化的列車,不須再面對被各國市場摒於門外的風險。沒想到的是,WTO的全球自由化談判受阻,竟然全面停擺,取而代之的國與國、區域對區域的自由化,台灣的希望落空,邊緣化風險反而愈來愈高。

最大風險是競爭對手大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一個又一個由FTA串起的經貿小圈圈,讓台灣市場打得很辛苦,經貿空間愈來愈小。依據經濟部統計,韓國短短九年內簽署了八個FTA,目前共有四十五個締約國;新加坡簽了廿四個,香港雖只有兩個,但因本身幾近全面自由化,簽署意義較小;反觀台灣,雖與中美洲四邦交國簽FTA,但僅占台灣貿易比不到百分之一,影響極微。經濟部次長梁國新說,在全球積極搶進區域經貿整合的熱潮下,台灣無積極作為,應是近年海外版圖弱化的因素。


FTA進度 拖垮競爭力

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助理研究員葉長城也說,台灣加入WTO十年,整體貿易總額雖倍增,但出口排名逐年下滑,主要就是因為台灣與主要貿易國家,特別是歐、美、日、韓及東協在簽署FTA的進度相對緩慢,「使台灣在全球新一波區域經濟整合的貿易競爭趨勢下屈居弱勢」。

除了經商網絡不夠通廣,台灣的經商環境也因缺乏外部刺激而愈來愈不具吸引力,長此以往,更形成惡性循環。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商環境報告」評估,台灣近五年的全球經商環境排名在二○○八年退步到第六十一名,二○一二年回升至第廿五,但不如韓國的第八名及年年蟬聯全球第一的新加坡。

美僑歐僑 比我們更急

福特六和汽車來台四十年了,新任總裁范炘說,美僑、歐僑商會近年不斷提醒台灣競爭弱勢問題;面對國外不斷簽訂FTA,台灣坐視不管,「關門當老大,是永遠都當不了老大」。

兩岸關係,則是台灣經濟發展永遠的關鍵變數。

台灣這十年被拋在後頭,既是因為韓港星很打拚,也與兩岸經貿關係擺盪不定、未能有效掌握大陸這十年高速成長有關。行政院官員說,二○○○年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下的兩岸關係停滯八年;二○○八年再次政黨輪替,馬政府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實現和平紅利,但仍不時出現開放節奏過快、被大陸吃掉的經濟安全隱憂。「就這麼走走又停停,台灣如何大步向前?」這位官員深深嘆了一口氣。

韓國政府 做商人後盾

長期往返全球各地的中菲行總經理周建文提供了另一個觀點。他認為,韓國近年來快速起飛,韓國政府對產業政策的全力相挺,是長年單打獨鬥的台商最羨慕、也是政府產業政策最欠缺的一環。

周建文指出,韓國經過一九九七年黃金救國後,經濟發展出現大改革,政府集中火力扶植三星集團,以「母雞帶小雞」的產業策略,搶進3C、高科技,不僅韓國三星成功了,相關產業也向上跨進。

台灣政府 還在吵吵吵

「看到其他小龍愈來愈多的經濟成績,台灣卻天天為證所稅爭吵不已,真的很焦急,」周建文說,政府一定要理清國家發展的優先方向,才有可能迎頭趕上。


【2012/06/18 聯合報】

----

韓國跑得快 台灣奇蹟誰記得?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巴羅(Robert Joseph Barro)二○○四年出版的「Economic Growth經濟成長」統計,一九六○至二○○○年的四十年間,在全球八十七個主要國家中,台灣以平均每年百分之六點四的經濟成長率,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國家;其次是新加坡的百分之六點二、韓國五點九、香港五點四,這是台灣稱霸「亞洲四小龍」的輝煌紀錄。

這樣的紀錄締造「台灣錢,淹腳目」的盛世,台股在一九八九年衝上一二六八二點時,香港恆生指數只有二千多點。六年國建期間,政府更喊出要在二○○○年將台灣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 per capita)由一萬美元提升至二萬美元,台灣經濟和人民的自信心快速向上。


但隨著香港回歸中國大陸、陸客赴港、大量大陸國企在港掛牌,恆生指數一度飆漲至三萬點以上;反觀台灣,從「戒急用忍」到「積極管理」,政府既無力扭轉產業外移的浪潮又無法消弭藍綠對立,經濟成長原地踏步,台灣經濟「失落十年」的苦難就此開始。

二○○○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自那時起十一年間,台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降至百分之三點三,僅約前四十年的一半;國民黨執政時喊出的二○○○年人均二萬美元的支票,一直到二○一一年才兌現,足足遲了十一年,正是「失落十年」。

人均GDP通常被視為反映一國國民富裕程度和經濟水平的指標,愈高代表國民經濟福祉、生活水準愈高。但台灣人均GDP從一萬美元到二萬美元,花了十九年,而新加坡只用五年就做到,如今新加坡更已突破五萬美元。

至於最常被比較的韓國,二○○二年時人均GDP還低於台灣,但二○○五年就超越台灣,二○○七年跨越二萬美元門檻,其間曾因金融海嘯而下降,去年時則已逾二萬二千餘美元。更重要的是,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韓國將在四年後攀上三萬美元,日本智庫則預測韓國將在二○三○年贏過日本,而亞洲開發銀行更認為韓國將在二○五○年成為世界第二。這些預測的正確性其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韓國經濟近年的表現聚集了全球的目光,就像當年台灣的經濟奇蹟廣受稱頌一樣。如今,誰還記得、在乎台灣奇蹟?

【2012/06/18 聯合報】



 
--------------
關鍵兩年 韓走快車道我還在「鬥牛」

扭轉台灣經濟困境的努力,正在與時間賽跑。那麼,台灣還有多少時間?

「從政治上來說,大家都知道,未來兩年台灣沒有選舉,」全國商總理事長張平沼說,這是馬總統拚經濟的良機。

他說出了很多企業的心聲,認為連年選舉帶來的政治干擾,是讓政府空轉的原因。

不只民間企業這麼想,在政府規劃的重要經濟政策中,也都是以兩年內完成為目標。例如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的後續四大協商,就要分階段在明年底前完成;還有自由經濟示範區,也是一年規劃、兩年啟動。這兩項的實現,都會促成開放市場及鬆綁法規。

政府與民間有志一同,並非有什麼默契,而是共同認知到台灣外部環境的兩大變數,將在未來兩年內掀起巨變:一是中國大陸與韓國啟動自由貿易協定(FTA)協商,還設下兩年時間表;另一是中國大陸的第十二個五年計畫,將在未來兩年進入執行高峰期,「這是台商的最後上車機會,」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董事長陳明璋說,「再不抓住這兩年,就來不及了」。

韓國是台灣主要出口競爭對手,不僅與美國、歐盟的FTA已生效,現在還找上台灣的最大市場──中國大陸。陳明璋說,「再這樣下去,台灣還有活路嗎?」

在高雄前鎮開設塑料加工廠的台商林成偉說,他的產品主要銷往歐洲,關稅約百分之五,但韓歐盟FTA上路後,韓國產品賣到歐洲的關稅將逐步降至零,「這百分之五的差距,等於要拱手把市場讓給韓商」。

好消息是,台商因為有了ECFA這個新武器,銷往中國大陸市場多了關稅優勢。

因此,去年申請ECFA早期收穫清單認證的廠商,有超過五成六是第一次將觸角延伸到大陸的企業,林成偉就是其一。可是,兩岸ECFA後續協商緩慢,中韓FTA又開始談判,台商當然要擔心。

淡江大學大陸所所長張五岳分析,台灣貨品貿易產品約八千七百餘項,但能享受零關稅的ECFA早收清單只有五百卅九項,「ECFA效益不顯,中韓又談FTA,台商腹背受敵的壓力愈來愈大」。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說,「韓國簽FTA正走在快車道上,台灣卻連個美牛進口問題都還搞不定」,他質疑政府能不能拿出像韓國官員推動FTA的魄力。

 

【2012/06/18 聯合報】

-----

星韓眼中 台灣故事的名字叫「失敗」

當一切思維都不再有創新、突破,政策搖擺不明或只能原地踏步、按表操課,曾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台灣,卻正淪為他國口中的「負面教材」。

經建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主任左珩,六年前在訪問韓國仁川經濟開發區時發現,其簡介資料竟然將台灣列為「失敗案例」,因為他們認為,台灣的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只看現在,看不到未來」,早已失去「新思維」的創新動力。

無獨有偶,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最近公開指出,新加坡如果也阻止外國人才進入,將會重演「台灣故事」(Taiwan story),喪失全球的競爭優勢。顯然,在尚達曼的認知裡,「台灣故事」代表的也是失敗。

成敗的差異在於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新加坡為招募全球最優秀人才,主權基金不惜重金,以年薪台幣一億元的天價網羅併購好手;相對的,在台灣具有主權基金功能的國發基金,其成員年薪多數不超過百萬元。

先不論績效與機制有別,僅僅就吸引人才一項,台灣就給比了下去;而人才是創新、創意的源頭,「沒有人才,那來創意?」前經建會副主委單驥一針見血。

曾被稱頌的台灣奇蹟,如今淪為經濟發展的負面教材;相對的,一直同場競技的其他亞洲小龍,卻成為屢獲國際肯定的焦點。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新加坡獨立時年僅卅歲,曾為了不知如何帶領人民從一個漁村經濟走向世界經濟,在床上哭了一個晚上。

如今,新加坡經驗備受國際推崇,僅是一個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效能,不僅獲得亞洲最佳機場美名,還在中國大陸廣為複製,並在全球十六國興建廿八座港口碼頭,間接帶動四成轉口貿易回流,形成金融資本、轉運集中化的新經濟中心。

還有韓國,雖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幾近亡國,但也因此激發改革的動能,終能成為目前全球唯一同時簽下美、歐、東協三大市場FTA的國家,令世人刮目相看。

「台灣經濟曾是四小龍之首,民主政治更是四小龍之最,這是台灣最值得驕傲的,」經濟部參與國際經貿事務的官員說,但曾幾何時,在國際經貿場合裡,「台灣拿到的麥克風音量變小了,韓國、新加坡被調高了」,這種落差說明了經濟光環的重要性。

台灣故事,你的名字叫「失敗」嗎?當然不是!「但別小看這些小小的標籤,久而久之,它會影響人民的價值觀與國際的吸引力,」經建會官員說,立即用具體的行動,拿掉這個標籤吧。

【2012/06/18 聯合報】@




6 則留言:

  1. 聯合重工,不意外~
    批來批去就是批不到最無能的那一個,「很奇怪耶!你」...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管如何?!現在誰在位置上,誰就得趕快拿出辦法與對策。
      因為歷史只會說:國力從此衰退...最後...&$#*....
      就像明朝歷史一樣,雖然明末沒有幾個像樣的皇帝,就算崇禎皇帝如何
      努力...搞到最後自己上吊自殺,以謝天下(有這樣勇氣的皇帝已經
      很不容易了!...古今中外還真的沒幾個帝王做得到的!)...結果:
      歷史還不是把明朝滅亡寫到崇禎皇帝身上!...我想他其幾任皇帝搞不好
      還在地下笑他說:我們這幾個再爛,也沒搞到明朝滅亡啊?...
      歷史啊...就是這麼諷刺!--- 喜歡講歷史定位的人,要好好讀一下歷史。
       

      刪除
  2. 明朝末年的幾個皇帝不視朝政反而讓百姓有時間休養生息,
    使得中國在明末清初這段時間裡一直是地球上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明朝滅亡的原因主要還是小冰河期造成的天災與飢荒,
    因為以明朝完整的國家制度,就算皇帝10年不上朝,國家仍能維持運作.
    一等優秀的領導者是先建立制度然後就放任手下去做了(可以回家睡覺也不必擔心),
    親自指揮的領導者都只能算是次等的(可是一般人卻會覺得這個領導者是好有能力的XD),
    一般人都希望領導者有能力,能做事,所有事情一把抓,
    可是這樣有能力的領導者卻也可能如希特勒一般迅速的把國家或世界帶向毀滅,
    要保持中庸之道!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他不是幹過經國先生的秘書嗎?!
      我的印象中...經國先生治國有其威嚴,譬如十信案、江南案...發生時,

      據事後媒體的報導:經國先生在中常會使個顏色,底下的人就知道該
      怎麼處理...管您是秘書長,軍方高級將領...大家自然就把事情處理好。
      經國先生當然就有比較多的時間去思考兩岸與未來人才發展問題,
      再則人家也比較多時間多下鄉到處走走,那時經國先生的新聞都是:
      到哪裡民間友人吃小吃,或是到六龜孤兒院等等...我們看到的就是:
      誠如您所說的:"一等優秀的領導者是先建立制度然後就放任手下去做了
      (可以回家睡覺也不必擔心),"....
      也難怪今天媒體又有人出來放砲:  (可以不用管內容對不對?!
      至少的確有些管理的道理與哲學...真的值得我們思考的!)
       
      財政部長張盛和6/20表示「馬總統希望證所稅法案能在7月立法院臨時會通過,已造成那麼多社會風波,不能回頭,不能白白犧牲一位部長。」部會首長為政策負責是常態,前財政部長李述德近期傳準備接任台灣金控董座,誰犧牲?

      證所稅傳將復徵來,台股市值由22兆最低跌到18.8兆,市值蒸發3.2 兆,近日月均量僅679億,周四成交量595億,扣除外資買賣約140億,本土成交量僅455億,在市况這麼低迷下,周三台股一度漲到7334點,我在臉書直說「好不容易啊!」台灣經濟不佳,總統與官員們不先圖謀興利,只想加稅,樹上原有10隻鳥,當一槍證所稅打下去後,還剩下幾隻?
      官方對金融市場不友善,資金只好另謀去處。目前上市櫃1368檔,6/20統計成交量低於100張的股票512檔,6/21為536檔,幾乎有40%個股都沒有成交量,資本市場失去籌資功能。法匠緊抓公平正義,不管市場死活,反正下台還有好位子。
      位於大直的海基會新大樓5月落成,外觀美輪美奐,馬總統出席啟用典禮;但原本要在6月底舉辦的江陳八會,卻傳投保協議無法簽訂被迫跳票延期,周四台股悶跌55點持續整理。

      證所稅並不是公平正義,而是無能「創富」,只好關門「仇富」,如同當年中共的階級鬥爭。上位者沒能力,卻替企業發展設下重重的絆腳石。台灣出口連3個月衰退,外銷訂單連3個月負成長,一些有意願回台設廠的台商,卻因引進外勞時,薪資無法與台灣的最低薪資脫鉤,進而不敢回台投資。
      媒體喜歡報導麵包達人生意多好,民眾排了多久的隊,但新鮮麵包能外銷嗎?當真正行銷全球的宏達電手機,面臨到世界級強敵的競爭時,和Apple的專利官司,政府無招可幫,但三星背後一直有政府全力支持,兩地命運大不同。周四宏達電(2498)又跌11元,大立光(3008)跌17元,但在中國隱形眼鏡市佔第1名的F-金可(8406)漲停板。台灣要靠中國內需經濟拉,馬總統優先搞定投保協議比證所稅重要吧!

      年齡:1960年次
      現職:萬寶投顧董事長

      刪除
  3. 說到某人的改革,不得不看看這篇 ...

    http://sophist4ever.pixnet.net/blog/post/29940742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嗯...謝謝您的分享。
      當然文中提到那個政黨問題還是容易讓別人陷入色彩迷思。
      但基本的改革手法的確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能力在哪?!
      這一點我想應該會越來越多人可以看得出來的!
      (那天聽了說:如果美牛案過了,人家美國人可以保證FTA 就一定可以
      談嗎?!...兩黨都一樣~不解決眼前本身競爭力的問題,老是拿外交困境
      來逼迫國人就範他們的政策,來凸顯他們的執政能力?!)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