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轉載)教育之33條

在我們國內以奇怪的立法流程通過十二年國教之後。
說真的~我已經深深的體會到說:應該我們講什麼都沒啥用了!
各位看倌也不要很激動的用自己的求學過程,尤其是比較不愉快的經驗,
來論斷我們過去或眼前許多教育問題...教育問題不比證所稅,或油電雙漲等政策!
它真的是影響深遠的百年大計...都不應該過於情緒化的來批判許多過去看似不合理的
教育問題!



(版主我以前在國高中求學階段也過得不愉快啊...也很痛苦啊!我也對以前
那一種聯考升學制度也很痛恨啊...至少我還是因為要考試也念了不少書啊...
至少也養成我可以好好的坐下來,拿起書本靜靜的翻他幾遍的耐心...---
如果您家裡有學齡前後的小孩子的話,您就懂得我講的這一句話!
我也從中瞭解到:也唯有透過教學,閱讀,研習,考試評鑑...才能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
現在的我,更是懂得:只有從真正的書本或教育學習,才能真正看到技術背後可以
真正創造核心競爭力的...天天光只會動動嘴,多焊兩顆零件或多寫幾行程式...是不用有
太多的長進的啦! --- 這是順便要回答我小孩子問我的問題:"好像念工程沒有去動手動
一點東西就不像是做工程的?!"...我的回答是:"當您要動手做實驗時前,您心裡有多少
學問或多少疑問想透過動手做來得到真正的答案?!" ..." 我同意動手做實驗很重要...
但心裡沒有學問理論而去做實驗室沒有太多用處的...就像偉大的愛因斯坦在1921 年獲得
諾貝爾獎時...並不因為他偉大的相對理論。他的相對論還沒透過實驗證實...
但是後來當他的理論被一一透過實驗驗證後他才是最偉大的科學家...
那您覺得在您上機實驗前是基礎理論重要呢?還是急急忙忙去動手做實驗或
上機寫程式重要呢?!..."--- 這是我跟我小孩子一段對話。您可以不用理這一段話!
----
教育本來就是一種手段來讓國家社會可以從基礎教育提昇人民素質,
包括:國民基本生活教育,引導人才發展...當然很重要的是培養國民守法,
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共同生活的基本態度。... 過於強調升學而去忽略許多原本
基本的教育精神。就真的有點違背了基本的教育改革精神了!
----- 至少以我們眼前這一套也不知道要稱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法?!" ,
他到底改革的目的是啥?我都已經搞不清了?!為了升學制度?!還是為了學費?!
還是真的想為國舉才?!...我們就以最簡單的世界上的對教育基本定義來看:
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8年國際教育會議提出學習的四個支柱來探討,
其重點如下:
(一)學習知的能力(Learn to know ):
1.學習知的第一步:閱讀。
2.知的方向:可參考國際學生能力評比的項目:數學能力、科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閱讀能力。
(二)學習動手做(Learn to do ):
1.最主要的是:善用資訊科技學習與發表的能力。
2.其過程包括:計畫、組織、分析、溝通、動手做的能力。
(三)學習與他人相處(Learn to live together):
1.國際化能力:外語能力、資訊科技運用能力、文化了解能力、溝通能力。
2.中文能力:母語、中文能力、本國文化了解能力。
2.美感能力:欣賞創意,體驗日常生活中各種美感的能力。
(四)學習自我實現(Learn to be ):
1.養成良好品格的能力。
2.發現自我潛能的能力。
---
我還真的從這一次我們的教育改革的目標看不到這些揭櫫的目標?!
技職教育缺失,教育資源偏廢等等許多應該有的配套措施都沒有明確的定義下,
您覺得光簡單一句話:解決升學壓力問題!就可以解決所有我們所面臨的教育問題?
真的是把教育問題看的像證所稅或油電雙漲的問題一樣簡單!...唉~...
還真的~別人的小孩死不完嗎?!--- 大家別誤會~版主我的小孩都沒在這十二年國教
適用範圍內!...我光從我們家賈老師日常教育工作中所可以深刻體會得到的!
--- 最近光我看到賈老師新到手的學生基本家庭資料中,我就覺得很難啦...
賈老師已經很安慰我說了:"已經比他上一屆好多了...離婚、分居或所謂假性單親的...
已經少多了...",所以啦,您以為為什麼第一線的老師會有比較高比例不看好的反彈?
如果有機會您自己可以到第一線看一下我們國中教育問題...當國中班導師的可不比
一般公司人員任用管理問題喔,您不喜歡您可以不去錄用他;他不聽話,您可以請公司
或人資部門資遣他...反正當有人想批評國中教育問題時,我們常常的回答是:
可以~請您來當任班導師一個月就好了!哈~哈~...尤其是現在這一種不能打,不能罵~
也不能過渡處罰、責難的的教育制度....反正我都覺得:我們眼前有許多過去教育改革
失敗的地方(至少這一點還蠻多人認同的!),先想想辦法解決的...否則只是越改越亂
而已!--- 至少我看到教育部長被叫去喝咖啡後那一臉苦瓜臉時,我就知道:
這十二年國民教育法已經失去他原本想改革的精神了啦!
-----
但不管如何:以下人家大陸人整理出來的教育33 條,寫得也還不錯,
家裡有小孩的,就認真的用心看一下吧!至少我自己也有小孩...我也蠻同意這些說法的!
大家就參考看看吧!
----
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不僅如此,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都被這個班奪走;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他也是一名相當成功的父親,他的女兒也以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他就是全國優秀教師,人大附中數學老師王金戰。

教育之33條:花約三分鐘時間,願每個父母認真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閑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吳稼祥語)

9.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關系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閱讀,盡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5.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6.心底秘密是人長,成熟的標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7.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28.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9.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30.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伙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1.讓你的孩子盡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3.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2 則留言:

  1. 其實聯考還有一項重大意義,促進階級流動:

    一則傳聞是這樣的

    民國以後,國民黨大佬胡漢民在一次聚會中說了一句話非常具有代表意義——“如果科舉不廢,誰還來革命!” :))

    清朝政府也知道八股文不實用,但是有這一個給知識份子發洩的管道很重要,不然這一些人不安份就要造反了

    "...伴著科舉的廢除,新教育發展起來。清末學堂由1904年的4000餘所迅速增至到50000餘所,學生總數由不足10萬翻著番地增至156萬,用時不過5年。可是,這一大批接受了聲、光、化、電新教育的年輕人卻找不到出路,看起來轟轟​​烈烈的實業產業鏈上並沒有他們一環。鄉民們承擔了辦新學的捐稅,自己的子弟仍上不起學,憤怒之火便直接引向了各所新建學堂。各地屢屢發生“毀學”事件..."

    有沒有跟現在的情形很像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我這麼喜歡讀歷史,我怎麼沒有讀到這一段呢?!
      謝謝您的資訊分享。
      我想所謂的改革一定都會衍生相關的後續的問題,那在政策改革過程中,
      那您有沒有配套措施就變得相當重要了!
      就像您說要廣設大學或延伸十二年國民教育,那可以!為了降低學生
      的升學壓力!...那您有配套的措施可以補救或另類的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
      那您的基礎的技職教育體系與人才分流措施呢?!
      大家都跑去念高中或升大學了...那您們有留下哪些基礎技職人員?!
      難道您們真的讓大家快樂學習一路到大學畢業後,發現沒有多少人
      願意拿起烙鐵銲版子?!可能還是有,但鐵定一定是比以前少了。
      況且...當他大學畢業20幾歲後...他還真的願意嗎?!
      ----------------------
      說真的~沒有良好的改革配套措施,在良好立意的初衷。最後也會落得
      七零八落的四不像改革。就如同您所指的這段歷史一樣!
      最後鄉民們是不會因為您的改革而感謝您,反而大家都成了受害者!
      或許,大家可以等著慢慢瞧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