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許多家長也常常想去告老師、學校,而不太願意去正面解決小孩子本身的問題,
說真的~您告倒老師、學校,您的小孩就會得到比較好的教育環境?!
實際上,我們常發現:您去告老師、學校,最後受害的往往是小孩子,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情,
您喜歡到處告狀,老師、學校就比較會採取消極的冷處理...您的小孩子會被貼上『難搞』的標籤!
在學校裡容易被孤立... 因為不止老師、學校,連同學家長們也會知道,深怕小孩同學也遭殃,
而告知其小孩『避而遠之』...其實,大家都會跟著媒體起鬨說:學校老師管教不當...
如果家長們不求諸己的話,最後付出代價的...往往是小孩子本身的!
開學一個月內,往往各校辦完親師座談之後,老師之間就知道哪些家長是難搞的家長了。)
---
再回到此一新聞主題...許多家長們,當小孩子上了國中的第一件事是:
把小孩帶到書店,把所有參考書買齊,然後,再到補習班交錢報到,之後,就兩手一攤。
晚上家長們在客廳看電視,小孩子在書房『聽』電視!...到學期末,這些書局買的參考書,
清清如水...乾乾淨淨的。一頁也沒動。幾次期中考下來,家長們氣急敗壞的跑到學校問老師:
我的小孩子成績怎麼那麼差?!...這個問題:學校老師是比您們還好奇!
同樣一班學生,同樣在學校受教時間是一樣,全班同學是坐在一起上課的,
您問老師?!老師要問誰?!...老師上課是照表抄課的,否則,教學進度是不可能滿足教育目標的!
大家喜歡常態編班,學生程度本來就有優劣落差的。所以啦,後段學生就容易淪落為『伴讀書僮』的。
以我們家賈老師的教學經驗:上國中,不用一年,名義上是常態編班,在實際上很明顯就是在一班內,
就是有所謂的『雙峰』現象。成績兩極化。
以前大家還可以能力分班的稍微集中照顧一下這些後段學生,結果現在每一班都有被放棄的後段學生。
所以啦,反而有更多後段學生,被迫不得不放棄了學習受教的機會了。
『分組教學』能救也只不過是基本的學科,但真正的要應該引領學生去發揮出他本身的人生價值。
或許:基層教育工作者一句話是比較貼切的吧:國中小常態分班實行了幾十年,也到了該檢討的時刻..
(其他參考:http://blog.udn.com/leepe/588721)
------------------------------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39629
李家同:社會長期忽視「後段班」
|
2010/03/16 |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國中小採常態分班,一個班上學生程度差異太大,老師到底要顧前、顧後,還是顧中間?學者建議,數、英等「雙峰」明顯科目,可採分組教學,才能讓落後學生上課不再發呆、當「客人」或「書僮」。 中研院研究員發現台灣學生數學程度差異名列世界前茅,長期投入弱勢學生課後輔導的博幼基金會董事長李家同表示,他一點都不意外,他開設的課輔班上就有不少小五的學生,只會加法、而不會減法,「這是我們社會長期忽視進度落後孩子的結果。」 「學習的生產線很早就出問題了,小學沒教好,到國中更難挽救。」李家同說,他贊成分組教學,但分組的目標是要把落後的孩子拉上來,而不是放棄他們,因此「要把最會教的老師安排在落後的班才對。」 教育部近年推出不少課後攜手、夜光天使計畫,來搶救學習落後的學生,但也有家長質疑,為何小孩早上7點多就到學校,待到下午4點,還沒把該學的基本內容學會?還要課後輔導到晚上8點?不少第一線老師都承認,班上學生素質差異大,教課的難易度往往只能設定在「中上」水準。 台北市弘道國中校長陳今珍指出,國中小常態分班實行了幾十年,也到了該檢討的時刻,對於數學、英文等雙峰差異大科目,可考慮仿照高中採分組教學。 「程度落後學生現在都跟程度好的同學坐在一班,看來是很有尊嚴,但他們聽不懂、跟不上,什麼都沒學到,這是真正的尊嚴嗎?」陳今珍質疑。 她表示,已為落後學生開課後的「學困班」,且每個老師只教5位學生,可因程度不同因材施教,但不可否認,這群學生白天在班上還是因聽不懂在發呆。 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表示,國二及國三的英、數、自然科其實已有分組教學設計,至於國小階段,則以班級內的分組為宜,如以一排為一組,請成績好的學生擔任小老師,協助落後同學趕上進度。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