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薪資是唯一的選擇嗎?!

唉~台灣媒體又一次失焦之言論啊。難道只要砸錢就可以留住人才?!

那憑政府機構的公務人員的薪資應該根本招不到人啊?怎麼每次公職考試會擠破頭?!

我想最基本的問題還是在於產業基本結構與產業政策問題。

就像記者明明引述科技業者的話,卻又扭曲基本意義,為什麼一個企業想挖角人才時,

卻又覺得四萬七的底薪太高?!原因就是:您們科技業者就是想用最薪資來壓榨員工啊。

因為您們所謂高科技的產業,也大多數也都是低毛利的產業,付不出高薪啊!

人才本來也是一種自由市場機制...您根本很難去限制別人的生涯規劃。

反而我們更應該思考台灣未來真正的產業政策規劃,否則,光是媒體這樣子亂搞,

搞不好這些所謂人才是受不了台灣這些媒體亂象才想出走的,根本不是台面上薪資問題。

所以,針對這樣子的問題,其實對台灣這些高科技業者也已經見怪不怪了,

而且這樣子的問題也早就行之好幾年了,什麼『國安問題』?!您說:

台灣這些高科技業者早就為了去大陸卡市場,早就把一大堆高科技工程師都送過去

幫人家訓練基層工程師了...

您說:哪一家高科技公司沒有在大陸設點,培養在地工程師的?!

領的還是台灣最苦命的、最有過勞死風險的高科技業界的薪資耶!有什麼好緊張的?!

如果:真的有『國安問題』的話...就是這些高科技業者把這一批一批工程師送去大陸

當"市場砲灰"的問題。

我們要思考的是這些高科技業者的基本心態與他們心中的產業未來規劃與政策吧!。

-----------------------------------

鄰國獵人頭 馬:人才流失成國安問題

大陸挖角咱打薪 工研院快解體

政府打「肥貓」出現盲點,讓台灣陷「人才赤字危機」?行政院最近再祭出「打肥貓條款」,針對公股財團法人薪資設定上限,月薪最高不得超過十八萬。台灣科技研發龍頭工研院首當其衝,要延攬優秀人才卻開不出好薪水,董事會上周發函經濟部及行政院,呼籲政府正視問題。

行政院最近行文各部會,要求對主管的公股財團法人月薪設上限,董事長或經理人不得超過部長級(十八萬四千九百六十元),研究技術人員薪水不得超過政務次長級(十六萬一千零廿元),包括工研院、國衛院、中央社等財團法人,凡是由政府、公營事業捐助超過百分之五十者,皆須受規範。

規範另訂彈性機制,高科技、稀少性或其他特殊研究領域人才,經主管機關認定,薪水最多可達部長級;尖端科技、醫藥、生化、航太工業、藝術等專門領域人才,可不受薪資上限規定,但必須由外部專家學者共同訂定薪資基準,並報行政院核定。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抨擊,行政院這種做法嚴重衝擊工研院,「講難聽點,根本是社會主義,打肥貓打到人才流失,工研院都快解體了!」

他指出,工研院一名經理日前被大陸民營企業挖角,這名經理及眷屬在台灣的年薪約一百五十萬元,對方大手筆砸下一百五十萬人民幣(將近新台幣七百萬元)挖角。

一名工研院退休的一級主管,年紀六十八歲,最近接獲大陸工研院邀約,除高薪利誘,更開出「兩年後送一棟別墅」的優渥條件,希望借重他在科技產業界的長期人脈,介紹更多人到大陸工作。大陸挖角風吹進工研院,不少組長級員工已蠢蠢欲動。

工研院人員說,台灣優秀科技人才面臨斷層,員工會留下來,多少對國家社會有責任感、對研究有熱情,研究機構想辦法留住人才都來不及,政府卻再祭出不合理的「打肥貓條款」,讓他們很不平,「有機會,就走人」。

【2011/04/18 聯合報】

大陸挖角「複製工研院」 薪水四倍起跳

大陸挖角戰全面啟動,從二○○六年六月底,台大國企系教授巫和懋、台大經濟系教授朱家祥、政大金融系教授霍德明三位名教授出走北大。台灣學界、科技界、醫界等專業領域人才陸續西進,一位曾被挖角的學者指出,「大陸重金挖角,薪情至少四倍起跳」。

學者說,與自己同期在美國任教的優秀學者,有些被大陸挖走了,有些則到新加坡、香港任教,大陸不只祭出重金,還有彈性機制,大陸教授十五年前就可組顧問公司,不會被綁在象牙塔裡做研究。

為強化產業科技研發,中國大陸近來在卅八個省市複製台灣工研院模式,設置地方級的工研院,並向台灣的工研院高階主管招手,先挖高層主管,希望他們率領團隊及現成人脈「帶槍投靠」。

一位工研院組長說,工研院的精華在產業人脈,大陸砸錢挖角毫不手軟,薪水相當有彈性,至少是台灣的四、五倍之多,還提供房子,保證生活無虞。他憂心一旦高階主管被挖走,勢必也會挖走產業人才,產業菁英都跑走了,台灣能留住什麼?

全世界打人才戰,台灣人才流失,也吸引不到國際人才;一家高科技公司業者說,他本來要聘用一位優秀的越南僑生,但是勞委會規定僑生畢業的底薪至少須達四萬七,他提供不了這麼多,最後也留不住人才。

另一家知名公司的老闆表示,想延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的畢業生來台工作,但勞委會規定外籍人士須有兩年工作經驗才能聘用,結果也沒成功爭取到人才。

經建會分析台灣在各種世界競爭力評比,拉低競爭力平均分數的就是勞動市場的僵固,台灣排名都在九十名以後,因此,經建會最近也建議勞委會檢討現行制度。

國際爭人才,台灣吸引國際人才的制度僵化,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認為,不同的財團法人要有彈性,爭取人才不能僵化,打肥貓對吸引人才不利,用「肥貓」字眼太沈重,應視其生產力、貢獻決定薪資,而不是一體適用。

他強調,政府對公股財團法人薪資雖然有彈性機制,但既然實際操作有困難,是否應該檢討?「大家搶人頭、獵人才時,限制薪資會讓人才流失,政府要省小錢,可能損失更大!」

【2011/04/18 聯合報】

1 則留言:

  1. 完全認同您的說法!
    薪資絕對不會是留人的唯一條件,工作絕對不是金錢與勞力或腦力的交換(交易)而已,否則人生大多的時間只是在出賣自己,這人生未免太悲情?! 

    回覆刪除